浙江教育报:以核心价值文化助推学生成长

发布时间:2012-12-20作者:本站编辑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1529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苏志刚

 

 

党的十八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概括,将过去较长的表述精简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并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了表述。浓缩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更加精炼,更利于普通百姓理解,并且更易于转化为行动。一个社会有一个主流价值观,就有了行为的准则,就有了推动这个社会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撑。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一旦为群众所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如何在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过程中形成学院的核心价值文化,并以此凝聚全校师生员工,是关系到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课题。学院的核心价值观如何转化为一种校园文化,为广大师生所理解,并转化为学院发展的内驱力,转化为学院育人的抓手,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高职教育的核心价值观

 

有别于传统的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价值定位在于“高等性”的基础、“职业性”的内涵和“区域性”的特色。高职教育通过教育理念的变革、人才观和学生观的重树、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培养阳光自信、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受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要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在校际间和行业内找准位置,并紧密围绕“区域性”开展人才培养、科技服务和社会文化服务等。

 

 

    以核心价值文化凝聚教育合力

 

高校在办学实践中积淀核心理念、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集合形成大学精神。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确定“三创精神”为学院精神,并形成学院上下共同追求的价值文化。

 

创业精神的实质是责任文化,以提高师生员工的责任心为教育的首要目标。创新精神贯穿于学院改革的全过程,重在建立机制。学院坚持内涵发展、联动发展,创新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办学模式,建立专业与产业,教学与生产,科研与技术开发、推广、应用及社会服务相结合的机制,创新合作育人的培养方式。创优精神从目标角度提出,体现于学院在发展过程中树立强烈的成就意识,坚持高校职能,坚持一流引领,使创新的举措形成办学特色。

 

         1.成功大学,重塑高职生的阳光自信

 

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学校通过参观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基地等平台,开展岗位适应性训练,帮助学生了解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多元的价值观、成才观的指导下,开设成功学主题讲座,中国传统文化、职业素养、心理训练、军体训练、才艺训练等素质拓展课程,在课程训练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开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帮助他们确立自信,树立自尊,找到希望,追求成功。

 

          2.思源基金,培养学生自强感恩精神

 

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要让学校满意,而且要让企业和社会满意;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和技能,还要让他们学会诚信和感恩。学院打破传统的助学模式,成立由师生、企业家、社会爱心人士和校友等广泛资助的“思源基金”,在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同时,鼓励受助学生毕业后在有能力的条件下反哺基金。如今,慈善已成为学院师生的一种习惯,学生养成了感恩社会、诚实守信、自强自立的品质。

 

        3.班集体项目化建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校有品牌、系院有项目、班级有特色、人人有个性”,学院通过班集体特色项目建设,学生充分发挥智慧与自主性,开展技能训练、项目设计、产品开发、科普人文活动等创新实践和能力提升锻炼,通过项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训练技能、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

 

        4.名片工程,激发学生追求成功

 

一所高职院校办学效果的终极标志是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成功。学生就如一张带有学校信息的名片,人们可以从学生身上读出学校办学的成效。学院开展了对1万多名历届毕业生的走访或电话访问活动,每个专业都树立了一批受用人单位欢迎、工作成绩突出的毕业生典型,并大力宣传其典型事迹,激励在校学生奋发向上。学院通过举办“宁职院有约”校友访谈活动、建立“校友网”、设立“校友工作站”、汇编《学生是学院的名片》系列丛书等,在全院上下形成了打造学院“名片”、争做学院“名片”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浙江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