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嫁接”结硕果 ——宁波港与宁职院校企合作成立“劳模工作室”记事 □本报记者 刘慧敏 通讯员 戚音 3月28日下午,在宁波远东码头经营有限公司的会议室里,身材精壮的山东汉子、公司劳动模范王海波兴奋之中还有些许的紧张。在随后举行的签约仪式上,远东码头公司正式与宁职院合作,双方合作共建“王海波工作室”。 其实,这已经不是宁波港和宁职院双方第一次合作共建劳模工作室了。“胡耀华工作室”、“张贤彪工作室”至今已成立整整一年了。 校企合作的一条新路径 胡耀华和张贤彪,在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可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胡耀华是一名内燃装卸机械高级技师,先后获得过宁波市首席工人、宁波市优秀高技能人才奖、浙江省职业技术带头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张贤彪则是全国交通技术能手,他带领的电气技术组先后三次获得了“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称号。 这两个劳模工作成立后,宁职院组织机械制造生产管理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师生们组成学生企业岗位体验学习小组,前往“张贤彪工作室”学习;电子信息系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计算信息管理专业和海天学院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设备4个专业的师生组成企业岗位体验学习小组,前往“胡耀华工作室”学习。 胡耀华告诉记者,自己的工作室由内修、机修、电修三个创新小组组成,成员既有公司的技术骨干,也有宁职院的老师。工作室借助校企双方人才和设备设施的互补优势,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开展科技攻关、技术改造、技术协作、技术发明等一系列科技创新活动,同时,开展对员工及学生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共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与此同时,宁职院相关专业则根据工作室的运行需要建立工作坊,对参与企业技术改造等工作实践并获得良好成绩的学生,给予学分奖励。通过进企业实践,提高了解决现场技术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师的技术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 产学研融为一体实现共赢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镇海港埠码头使用的大型机械,很多都是进口的。使用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负载过重等原因,会引起油液温度过高,从而导致摩擦片磨损、烧结而报废。一副摩擦片进口价格要3万多元,加上技术人员上门服务,更换一副摩擦片至少要4万左右。 怎么才能有效地减少磨损?“胡耀华工作室” 的成员们经过多次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工程机械专用的自动变速箱,可以通过油温监控来控制工程机械的运行。一旦油温过高,报警系统会及时启动。2分钟后,如果再强行作业,车辆就会自动强制熄火,从而保护了摩擦片。 劳模工作室成功地把企业的技术骨干、研发能力和学校的科研力量凝聚起来,化人才优势为先进生产力。从日本原装进口的叉车,每季度需更换一对价值2万元的丝杆。“胡耀华工作室”对叉车叉齿侧移结构进行技术改造后,不但降低了叉车的故障率,每年还可节省配件费4万元。 一年来,“胡耀华工作室”与宁职院师生共同制作了CommanderGP55KW《变频器原理及维修技术指导》多媒体教学课件。“张贤彪工作室”进行的“卸船机大车行走防风用的夹轮油缸损坏修复用拆装器的设计、加工制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处于试验阶段。去年下半年,“胡耀华工作室”还正式成为我市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胡耀华工作室还与学校教师共同开发编写了《安川电器变频维修技术指南》和《卡尔玛车辆电器维修技术指南》教材。 据介绍,到目前为止,宁波港集团已先后成立了胡耀华工作室等8个劳模工作室,完成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成果51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946万元,在职工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为打造“国际强港”作出了积极贡献。 《宁波日报·开发导刊》2013年04月16日B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