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文字:
导语: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因此也被称作“史上最难就业年”。工资低、就业难得背后除了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完全适应市场要求也是一个主要因素。为了能让教育立足市场,生产出适合市场要求的人才,我市的一些高校联合企业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举办“订单班”,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来听记者的报道:
周碧辉,是宁波职业技术2013届毕业生。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毕业,却因为适应能力强,工作表现突出,被浙江商帮科技有限公司提拔为设计部主管。(出录音)
“之前在学校订单班学的那些基础设施都挺扎实的,另外企业来的一些专业的技术人员会传授给你一些社会上真正能用得到的一些技术,之后让你进企业后更好地区融入。”
所谓“订单班”,是宁职院根据区域企业发展和学生就业需求,与企业联手打造的一种订单式办学方式。“订单班”采取“2+1”教学模式,即头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配合一定的企业实践,第三年深入企业实习和上班,使学生上班实现“零磨合”。浙江商帮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300多员工规模的IT企业,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订单班”之后,目前已提前与计算机专业10多名学生签订就业协议,同时又与校方新签订了有24名学员的“订单班”。公司设计部经理周乐波告诉记者(出录音)
“因为我们前期还是我们自己的一些领导过去给他们上过课,所以他们后期过来后适应很快,就马上基本上能上手。如果是刚刚毕业的学生,反而要经过很长的一个适应期,我们避免了这一块。”
宁职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副主任汪志达表示(出录音)
“我们要求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到我们学校来给我们学生开设有关的实践方面的课程,那么企业的技术人员来能够把企业项目以及真实的工作环境带进课堂,对学生实战能力的训练,以及实践经验的培养起到一定作用。”
宁波的另一家企业海天股份集团公司在2003年开始和宁职院合作“海天订单班”,并相继投入1600万元资金和设备,在学院建起海天实训大楼,10年来共培养了600多名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占到企业总人数的近10%。其中,子公司宁波海天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每年新招的100余名新员工中,就有40多人是“订单班”学生。公司办公室主任曹军辉表示(出录音)
“他们的学生多数人定位是比较清楚的。我们在海天公司里去做,以前叫蓝领,现在叫技术工人,其实现在技术工人是比较缺乏的,要培养的话需要很大精力。第二个他们来了以后,整体素质还是比较高的。他拿到毕业证书后,工资也上来了。因为实习期是以补贴为主的工资是上来了,能力也上来了。如果海天愿意给他一个工资的待遇,他也会给海天公司以他的能力水平,能够给海天公司创造财富。”
因为受到企业的欢迎,宁职院学生的初次就业率连续10年超过98%,近三年达到了99%,2013届共36个专业的2734名毕业生,截止5月24号已就业的达到了67%,远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
宁波人民广播电台经济广播频道(FM102.9)
2013年5月31日《新闻早班车》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