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主招生:公开越多 信任越多——《浙江教育报》

发布时间:2013-12-31作者:周晨来源:《浙江教育报》2013年12月27浏览次数:1440

 

□周

   

2007年浙江省试行高职院校自主招生以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就作为省内第一批试点院校积极开展自主招生工作。权力下放,给学院招生工作开辟新路径的同时,也让我们更为审慎地认识招生工作所肩负的重任和手中的职权,只有做到透明、公开,才能收获社会信任、维护教育公平。

 

要实现阳光自主招生,首先要用信息化系统规范自主招生各项程序,尽可能地减少人为因素的干预和影响。构建以信息化系统为手段的自主招生体系,从制度上明确考试和录取分离、纪检全程监督的工作模式,把考生报考、试场分布、成绩确认、招生录取、考生公示等分散在各部门的环节,以加密的形式在计算机系统内存储和计算,任何人均无法操作每个环节成绩和相关信息,也无法提前看到统计结果。例如,文化基础测试、综合素质测试全部采取机考模式,考生答题结束后点击交卷,系统马上反馈成绩,最大可能减少人为因素。

 

由于自主招生考试的总成绩由多项成绩汇总折算而成,计算公式相对较为复杂,考生数量比较多,手工操作容易出现差错。因此,利用信息化系统自动运算考生成绩,也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结果的精确性。在笔者看来,只有让一切都在阳光下展示,才能经得起最苛刻的考验。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一贯采用先成绩公示、再公布录取名单的工作流程,让所有成绩都在阳光下进行展示,最大限度地保证公平、公正。

 

要实现阳光自主招生,其次要建立专家委员会规范加分制度方案和评审细则,确保“加分”能精确定位在学院需要的项目上。例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和淘宝店主加分已经可以算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的惯例了,这两个项目并非同时推出,但每一个项目推出时都引发了广泛的社会争议。笔者认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战略,是想在当下“分数评价”一统天下的大背景下,通过评价制度改革,让教育发展走出分数怪圈,在实践性、公益性、创造性等方面,有所动作、大胆探索,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创业能力、认识社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沙巴体育,皇冠足球体育孩子走出题海战术,不再是“书呆子”,成为充满实践活力的“社会人”、“探索者”。从这个角度而言,以上两个加分项目的推出是值得的。

 

规范加分一方面要改简单的证书审核为专家评审。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自主招生特长的加分程序是审核证书复印材料、现场递交证书原件、现场技能测评、3位以上专家签字认可、上报领导小组确认这5个环节组成。这样可以有效地体现出考生的真实水平。例如,曾经有一年某考生持有省级某乒乓球赛事三等奖的证书,经过审核,证书是真的,可是到了专家评审现场测试时,却发现其水平甚至不如一个普通的乒乓球爱好者。正是因为有严格的评审程序,某些持有证书的特长考生到评审现场一看就自动放弃了。笔者认为专家评审比以往的获奖资格审核在公平公正性上前进了一大步。另一方面,在特长加分环节实行职能部门退出机制。职能部门只负责其中的制度设计、程序规范和监督过程,不参与实质性的成绩加分认定,分清“裁判员”和“运动员”的职责定位,有效规范特长加分操作制度。

 

要实现阳光自主招生,最后还要摒弃功利思想,将自主招生与育人工作相结合。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中国的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定位模糊,缺乏职业生涯规划,从而导致学习懈怠、学风低下。针对这个问题,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自主招生工作把育人教育前置到招生报名时,要求每一位考生对自己报考专业认知有不少于1000字专业认知描述,要考虑清楚对专业的选择和认识。经过多年坚持,学院自主招生考生的专业稳定率和专业认知水平逐年走高。2013年共吸引5600名学生踊跃报名,报名录取比为101。各类特长学生也越来越来青睐宁职院,2013年申请特长加分483人,获得加分260人,录取235人。

 

(作者系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主任)

 

新闻链接http://www.zjjyb.cn/jyb/zkjy/4764.html

 

《浙江教育报》20131227招考就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