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双赢的好平台——《宁波日报开发导刊》

发布时间:2015-05-13作者:本站编辑来源:《宁波日报开发导刊》2015年5月12日第01:一版要闻浏览次数:1429

   

 宁职院与宁波港共建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记事
     

    本报记者 刘慧敏  通讯员 刘沪波 

  虞成安是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油港轮驳分公司的船舶电气技师。20多年来,他凭着敬业、执着、创新的精神,在船舶电气修理领域独树一帜,不仅频频对进口拖船进行大手术,而且还想方设法以质优价廉的国产件替代天价的进口设备件,已累计为公司节省了500多万元的外汇。42日,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油港轮驳分公司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签约,合作共建虞成安工作室。至此,宁职院与宁波港合作共建的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已达5个。

  宁职院与宁波港合作共建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始于2012年。最先建立的张贤彪工作室也是宁波市第一家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

  港埠企业得利:推进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

  在宁职院与宁波港合作共建的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里,企业充分发挥硬件资源优势,学院大力给予技术、理论上的支撑,在共同推进企业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上成效显著。仅去年,校企双方就合作完成技术攻关与改造项目28项,节约维修成本694万元,新创经济效益275万余元。

  胡耀华是宁波港镇海港埠分公司流动机械修理班的班长,从业20多年来,他凭着自己的努力,从一线工人成为了全国劳模,只有高中文化,却是拿着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下转B2版)

2013年开始,宁职院与宁波港镇海港埠分公司、宁波港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合作共建胡耀华劳模工作室。去年,工作室先后完成了《FD160叉车制动系统国产化改造》等9个技术改造创新项目,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100多万元。与宁职院合作共建工作室,在技术攻关和技术改造过程中遇到难题,就可以随时与学院的教授老师沟通交流,向他们请教了。胡耀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

  张贤彪工作室、夏天工作室、王海波工作室去年创造的经济效益也很可观。张贤彪工作室先后完成了《ZPMC卸船机PLC控制程序优化》等5个技术改造创新项目,合计创利约270多万元,争取可利用工作时间约227小时。夏天工作室先后完成了《桥吊吊具电控元器件防震动改造》等9个技术改造创新项目,其中仅《龙门吊能量反馈》一项,就为公司节支74万元。王海波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工作室完成的《集卡挂车导角改造》等5个技术改造创新项目,全部都是与宁职院的师生们合作完成的,共为公司节约维修成本60多万元。

  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闻建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宁职院合作共建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是进一步挖掘高技能人才创新潜能的有效举措。

  学院受益:专业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高技能人才

  宁职院的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强,这些年很受企业欢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郑卫东认为,这与学院最近几年与宁波港合作共建劳模创新工作室也有一定的关联。

  校企合作共建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是校企合作新的形式。在这种合作形式下,合作育人、技术攻关、学习培训等工作得以较好开展,也锻炼了一批老师。学院以企业工作室为教学现场,开展岗位体验学习与参观、专项实践教学、职业素养提升等活动。近三年来,宁职院组织相应专业学生进港埠企业共计20批次,350多人次。在工作室开展的学习活动,内容形式多样,也有跨专业的,学生在现场学习的劲头往往比在课堂里更足,变频器、自动调压器等的实地拆装操作,接触大电流电力高压开关,进入卸船机、门机、桥吊机房及电气控制室现场了解控制原理、结构等,都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

新闻链接:http://epaper.blnews.com.cn/kfdk/html/2015-05/12/content_1_5.htm

http://epaper.blnews.com.cn/kfdk/html/2015-05/12/content_2_6.htm

《宁波日报开发导刊》2015512日第01:一版要闻